搜尋

冠中智訊

冠中智訊第13期- 著作權侵權訴訟之消滅時效【文:鄭名閔 法務專員】

2015/3/23

◎本文作者:冠中國際法律事務所 鄭名閔 法務專員【本文版權所有 歡迎註明出處轉載】

壹、我國法制對於著作權侵權訴訟消滅時效之見解:

有關著作權被侵害的事實,著作權人經常在侵權事實發生後一段時間始發現,像是等到盜版品都火紅了一段時間,加害人大賺一筆甚至上了新聞,著作權人才在報章雜誌中發現,等到提起侵權訴訟時,往往就會碰到消滅時效的問題 ,對此,最高法院56年度台上字第3064號判例認為:「按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10年者亦同。民法第197條第1項定有明文。損害賠償之義務人,因侵權行為受利益,致被害人受損害者,於前項時效完成後,仍應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返還其所受之利益於被害人,民法第197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法律上之性質雖有未同,但兩者訴訟上所據之事實如屬同一,則原告起訴時雖係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然在訴訟進行中於他造為時效之抗辯後,亦不妨再基於不當得利之請求權而為主張。」也就是說,法院認為在2年的請求權時效消滅後,可再依不當得利規定請求返還不當得利,而不當得利的請求權時效為15年,因此,就不會受到專利侵權請求權消滅時效2年的限制。


貳、美國法制對於著作權侵權訴訟消滅時效之見解:

相同的時效問題,美國著作權法第507條(b)規定:「根據本法所提起民事訴訟,必須在請求權產生的三年內提起。」(No civil action shall be maintained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this title unless it is commenced within three years after the claim accrued.)只是美國法除了明文的消滅時效之外,美國第九巡迴法院尚採用「遲延理論(the doctrine of laches)」,這理論是說:原告遲延提起侵權訴訟來主張他的權利,則該遲延行為可能一開始就造成削弱原告請求損害賠償的公平性 (While laches cannot be invoked to preclude adjudication of a claim for damages brought within the Acts three-year window, in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laches may, at the very outset of the litigation, curtail the relief equitably awarded.)

著名的Petrella v. Metro-Goldwyn-Mayer案中,拳王Jake LaMotta的遺作由其女兒Paula Petrella繼承(1991)1980年米高梅公司將著作拍成電影,Paula Petrella1998年委請律師通知米高梅公司涉及侵權問題,然而遲未提起侵權訴訟,僅與米高梅公司書信往來爭執,直到200916日始提起侵權訴訟,此項18年得延遲主張,為Paula Petrella帶來不利益,地區法院認為Paula Petrella無故拖延訴訟,對米高梅公司有「信賴利益的傷害」(expectations-based prejudice),及「證據上的傷害」(evidentiary prejudice),禁止Paula Petrella侵權的請求,原告Paula Petrella上訴至美國第九巡迴法院,該法院肯認地區法院的見解而駁回上訴。

Paula Petrella不服再上訴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則推翻第九巡迴法院的見解,認為可以提出遲延抗辯,只有在極端例外的情形下。例如,一個建築設計的著作權人,一開始知道有人利用其設計圖來建築,卻不提起訴訟阻止,等到該建築物蓋好,賣給客人並搬進去住了,才提起侵權之訴要求拆除該屋,這種訴訟就非常極端,讓人無法忍受。或者,已經知道某人出書有構成侵權的情事,卻等侵權者將書都已經印好、包裝好、運送出去,著作權人才提起訴訟,卻不解釋為何會拖延提起訴訟,也令人無法忍受(For example, where owners of a copyrighted architectural design, although aware of an allegedly infringing housing project, delayed suit until the project was substantially constructed and partially occupied, an order mandating de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would not be tolerable. See Chirco v. Crosswinds Communities, Inc., 474 F. 3d 227, 236. Nor, in the face of an unexplained delay in commencing suit, would it be equitable to order total destruction of a book already printed, packed, and shipped. See New Era Publications Intl v. Henry Holt & Co., 873 F. 2d 576, 584585.)

但最高法院認為,米高梅公司仍獲得2006年以後從該著作取得的投資利益,第九巡迴法院無視著作權法§507(b)的規定,逕自裁定禁止原告Paula Petrella所有侵權救濟、禁制令的主張仍屬不合理。換言之,Petrella若只要求2006年以後的收益及禁制令,並不是讓米高梅公司完全受損(total destruction),不屬於前述極端之情形,應准許其請求。

本文參考:黃意涵,《大約在冬季 齊秦討回著作權》,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1413日。

 

 

TOP